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新时代党赋予高校的神圣职责和崇高使命。落实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及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不断加强新时代高校党的政治建设,开启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事业新征程。新时代,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和党的建设高质量迫切需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去观察、分析和处理,以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引领学校党建和各项事业发展。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坚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要求。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高等教育必然要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承担培养担当实现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我国高校要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落实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的内在要求。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立命安身之本,当今中国的一流大学或学科的建设,需要高校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党在教育领域的重大战略部署,实现立德和树人的辩证统一,为党、国家和人民培养出政治坚定的建设性和创造性人才。
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推进,我国高等学校的发展已经由规模扩张的增长方式转变为注重内涵提升的发展方式,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能够从政治方向、路线方针上深化高校全体师生党员的政治共识,构建科学的价值导向,保障育人方向,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将党的政治建设融入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方面,能够把准高校发展的前进方向,真正提升高校的综合实力及社会影响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以党的政治建设引领高校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工作责任落实,不断完善培养目标、优化教学体系,才能够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提升高校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
实现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踏石留印、抓铁留痕”的姿态全面推进从严治党,高校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提高高校领导干部、基层教师、青年学生的政治自觉,不断强化高校领导干部和师生对党的政治认同、身份认同以及情感认同,以党的政治建设推进高校全面从严治党。
新时代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主要任务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高等教育的最根本保证,同时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高校的最大优势,必须切实将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理论、制度和密切联系群众等优势转化为推进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优势,将贯彻落实党委主体责任不断推向深入,使高校各方面改革建设取得实效,充分彰显新时代高校最鲜亮的底色。
坚定师生政治信仰。政治信仰决定着党员的初心与方向,是党带领人民攻坚克难的精神力量。高校必须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行动指南,并在工作实践中始终坚持。要在充分了解当代青年学生思想需求的基础上,将政治信仰教育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将理论教材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将学术探讨和时事热点相结合,引导师生坚定信仰,实现以德化人,以文育人。
强化党组织政治属性。高校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学习领悟新时代党对高校“立德树人”的要求,不断强化自身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建特色工作,将自身组织力的提升作为工作中的重点任务。坚持抓基层强基础,强化院(系)党组织政治功能,全面加强师生党支部建设,推动师生党员把党员身份亮出来,把先进标尺立起来,把先锋形象树起来,全面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
净化政治生态。涵养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厚植于良好的政治生态土壤中,健康洁净、政治清明的党内政治生态是推动党的政治建设的内生动力。高校政治生态是高校全体师生党员政治生活、工作和发展的综合体现,高校全体党员应当深刻学习党章制度,将党章作为开展一切政治工作生活的“教科书”,切实将党内生活做到规范化、日常化、制度化。
深入推进高校党的政治建设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政治方向是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保证,高校在建设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建设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等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高校各级党组织应深刻学习领会党在教育领域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自觉做到“两个维护”,达到知行合一,内修外化,为教育事业改革的平稳发展提供动力。
突出从严管党治校。高校必须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培养堪当时代重任的“复兴栋梁、强国先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支撑。一方面要加强高校廉洁机制建设。推进高校人事调任、科研基金使用的透明化、公开化,建设清廉洁净的教师队伍,主动接受社会各界批评与监督,持续推进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监督执纪问责功能,精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校落细落实。另一方面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思想政治理论培训,以增加高校教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理论储备,增强政治归属感、认同感。要规范工作运行机制,净化教师队伍思想,杜绝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健全意识形态责任制。高校党委应当压实党员干部守好意识形态责任。一是守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把好意识形态第一关,发挥“思政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主渠道作用,实施以“课程思政”为引领的课程教学,守好讲座、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各项第二课堂文化活动的阵地。二是把好新媒体、线上教学及各类出版物的政治关,坚持党委领导下的媒体运行机制,完善校园网络运行的监督机制和反馈机制,健全并加强对各级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网络思政工作室的内容和形式的管理,打造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思政工作品牌。三是完善意识形态工作制度的体系化建设,杜绝意识形态工作误区和隐患,建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闭环机制,以保证高校各项工作的科学合理、平稳有序开展。□
(作者系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地科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