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何以自觉引领人类事业进步
发布人:吕峰  发布时间:2022-04-26   字号:[ ]  浏览次数:210     【打印本页】
2022-04-26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陈硕 方亚玲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成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这是对我们党百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应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伟大历程以及作出的现实贡献的深刻总结。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愿意且能够自觉引领人类事业进步?如此的大党胸怀与担当又从何而来?寻古访今,答案就潜藏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基因血脉之中。

  追求超越资本、促进人类解放的思想基因。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通过对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马克思主义也是人民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人民性之间是辩证统一的。正因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我们党始终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同时,也不断致力于引领人类社会进步。

  马克思主义还是实践的、开放的理论,随着实践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发展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步入新境界。面对全球化的趋势与机遇,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适应21世纪、反映人类社会共同价值追求、汇聚世界各国人民向往和平发展繁荣最大公约数的理念和方案。针对全球化存在的问题,我们认识到造成这一不公正局面的关键一点在于,既有的全球化进程长期由欧美发达国家主导,发展中国家在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上处于弱势地位。由此出发,我们在国际场合主张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推动其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

  致力世界和平、推动人类发展的历史基因。党的十八大以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潮流,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理念,引领中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党充分认识到自身发展受益于世界的繁荣稳定,积极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热切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这种对于和平发展道路的自觉遵从,一方面出于我们党自身的思想认识和对时代潮流的科学把握,另一方面也源于我们党百年来持续推进人类社会进步事业的历史传统。

  自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在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使命的同时,对整个人类的前途命运作出思考与谋划,为整个世界的和平发展付出行动与努力。早在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中,中国共产党就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并提出联合第三国际的基本主张。抗日战争期间,我们党从民族大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事业着眼,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在赢得民族独立的同时,也领导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伟大胜利作出永不磨灭的历史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和平外交理念。1953年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成员时,周恩来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此后,这一外交原则逐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不仅在大量的双边条约中得到体现,而且被许多国际多边条约和国际文献所确认。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在坚决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同时,积极响应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主张,持续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力量。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如此坚守捍卫和平发展理念,正是由于爱好和平、致力发展的历史基因已经深深融入我们党的精神血脉之中。只有坚持和平发展才是人间正道;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贡献,那就可以确保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就可以真正赢得未来。

  崇尚天下为公、追求世界大同的文明基因。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也是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中华文化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这些都深深融入到了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血液之中。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无论是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都是中华民族深厚历史传统与文明基因的集中体现。

  中华文明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全球治理伦理与智慧上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对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理念的崇尚与追求上。《礼记·礼运》在农业文明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崇高法则。这些理念实实在在影响了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们,激励了范仲淹、王安石等一批改革家。中国古代王朝对内发展出来的科举制,对外采用的朝贡制都是这些理念的体现。而当历史周期走到衰亡之际,总会有一些政治力量扛起“天道”“大同”或者“天下为公”的旗帜组织力量收拾局面,重新创造出新的规范和秩序来。即便到了近代,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康有为、孙中山等仁人志士仍旧高举“大同理想”和“天下为公”的大旗推动中国的复兴与进步。毛泽东同志在回答黄炎培关于如何跳出兴亡周期率之问时说道:“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政府权力应“为公”“为民”,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智慧。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更是自觉以“为世界谋大同”为己任,坚持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持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化抗疫国际合作等都是明证。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指出,“中国在国际上磊落坦荡。中国人民不仅要自己过上好日子,还追求天下大同。我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体现的就是‘和合共生’、互利共赢的思想”。应当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思想之所以能够提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推动人类事业进步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共产主义等理论,与中华传统文明中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等理念碰撞激荡的成果。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秉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基因、百年大党历史基因、中华民族文明基因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

【作者分别为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研究人员;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到二〇三五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体逻辑与战略路径研究”(21ZDA072)的阶段性成果】

 
 

地址:南通市崇川区通京大道999号金沙8888js官方    电话:0513-85015880    Email:geo.ntu.edu.cn

制作维护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