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伟大历史主动精神勇毅前行
发布人:吕峰  发布时间:2022-03-29   字号:[ ]  浏览次数:267     【打印本页】
2022-03-23 来源:《前进》杂志2022年第1期 作者:朱康有 李望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一重要论述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进行了高度概括,深刻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实践指向。党的历史主动精神贯穿党的百年奋斗,对我们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勇毅前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坚持社会发展规律性和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统一

  党的历史主动,其实质是党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掌握历史规律、认识历史大势,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自觉运用历史规律,勇敢坚定作出正确判断,在历史大潮中实干作为、激流勇进。

  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在认识论上遵循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性。“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复杂过程,但和自然界一样,其背后总是遵循着一定客观规律,这个规律从根本上受到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的影响。这种客观性不以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在这里透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社会发展会根据个人的不同目的和追求表现出偶然性,但这种偶然性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由经济的必然性作为支撑;偶然性的出现反映了经济运行必然性的需求。因此,人类社会总是显示出一种客观的发展趋向。在各个历史时期,党基于对中国社会发展阶段和世情国情的把握,形成了对自身所处阶级地位、历史任务、使命担当的清晰认知及科学判定,进而能够遵循历史规律、顺应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

  展示人的主观能动性。习近平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所谓“观势”“用势”,即认识和运用规律,就是人的主动性、创造性表现。在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党注重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马克思在强调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同样遵循客观规律的同时,充分注意到社会历史过程的主体和载体不是纯粹自在的物而是自觉活动的人。自然界起作用的是无意识的、盲目的力量,而在社会历史领域进行活动的是有意识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社会历史规律和人的主体地位是以实践相统一的,社会历史规律无非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规律。正如马克思所说,历史不过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社会发展的客观性不以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个体尤其是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是有贡献的。在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极其关注广大民众,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积极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意愿,真正找到了历史发展的主体活力源泉。

  以“中国力量”印证历史合力。社会历史规律正是在人的自觉活动和各种因素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合力中得到表现和实现的。历史规律应是客观性与人的自为性的辩证统一,即呈现出一种自为客观性。人的社会实践,内在地蕴含了人的目的性、价值性。恩格斯指出,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单个人根据其不同的生活条件产生意志,这种意志的目的性看似没有交汇,但是多种不同目的因为经济基础和多种客观因素,渐渐趋于一致,最后形成了“总合力”。这实际上既肯定了无数单个意志的系统作用,也肯定作为分力的单个意志的作用。从历史合力论视角看,中国力量就是这样一种“时代合力”: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遵循当代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规律,不断谱写中国发展新篇章,创造中国奇迹、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习近平将这种力量阐述为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积累的坚实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精神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具有的广泛感召力等等。

百年奋斗史是党的历史主动精神的生动体现

党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党的历史主动精神的集中体现。

  围绕奋斗目标锐意进取的历史自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主动的目标体现。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贯穿于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实践主题。

  依靠人民群众赢得历史主动。习近平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出发,认为人类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者,在历史前进过程中起最终决定作用,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改造社会、变革社会制度的主力军,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通过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把群众路线作为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领导中国人民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依靠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奋斗历程,是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的历程;彻底改变中国社会的面貌,真正创造属于中国人民自己的历史,是依靠人民群众主体赢得历史主动的历程。

  发挥政党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党的历史主动的实现离不开自身的主导和引领作用。作为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实现活动的组织载体,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唤起和领导人民为实现自身幸福和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历史重任。在多种复杂因素的交错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成了正确指引的合力“总指挥”——这种集中的判断力和执行力,让多个合力趋于一个总合力的过程更加迅速,让原本复杂漫长的合力过程更加简洁,以至可以达到高效准确的实践结果。一是从历史长河中分析演变机理。人类社会发展最终是由物质生产力并将走向社会化的客观趋势来决定的。在这一总趋势下把握好每个阶段的历史大势,抓住时机,做好当下的事情。二是从时代大潮中探究历史规律。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人民呼声反映了时代大潮。我们党顺应民意,无往而不胜。三是从全球风云中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在波谲云诡的国际局势中运筹帷幄,掌握主动,善于应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党发挥历史主动,在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科学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具体化和现实化,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那一刻起,我们党就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始终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华民族开始艰难地但不可逆转地走向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不断证明着历史和人民选择的正确性。

党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方法论

  党的历史主动,始终坚持目标引领,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精神激励的方法论系统。

  以战略目标为引领。坚持目标引领,就是把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愿景转化为具体行动,就是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指引,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动力。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总是在一个又一个目标实现中不断向前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党带领人民之所以能够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正是依靠深刻把握国情制定了一个个符合发展实际、顺应人民期待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目标,每个阶段性目标接续递进、梯次实现。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运用战略思维,着眼长远和全局进行战略谋划,明确战略目标并分阶段实施,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特点。我们的战略目标也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和国家制度、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完善而日益丰富、拓展内涵。战略谋划、战略决策需要有效落实,才能转化为治理成效。“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年度计划相互衔接、有机联动,既做到了谋划上的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又做到了执行上的连续性、递进性、积累性。这种接续实施的策略和方式,既取得了阶段性治理成效,又为逐步实现长期战略目标打下基础。

  以问题意识为导向。问题是实践的起点、创新的起点,抓住问题就能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马克思提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纵观人类发展历史,一切发展进步无不是在破解时代问题中实现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赢得历史主动的重要方法。问题导向是将客观存在的问题作为我们行动的起点,通过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为工作进一步推进排除障碍,其根本目的是实现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的新举措新战略瞄准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从反“四风”、应对“四大考验”、化解“四种危险”,到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再到提出新发展理念,贯穿着鲜明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着力在解决问题中完善新体制新机制。这些新体制新机制,使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而“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

  以精神谱系为激励。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程,同时是党的精神谱系不断赓续发展的过程。坚持以伟大精神为激励,是我们党掌握历史主动的又一重要方法。通过自我的精神谱系的不断构建与推动,奋斗出一片新天地。习近平明确概括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强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创造和发展伟大建党精神,并使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体现为特色不同的精神形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伟大建党精神先后体现和发展为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伟大建党精神体现和发展为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伟大建党精神体现和发展为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工匠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体现和发展为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这些精神谱系是伟大建党精神随着外在条件和环境变化作有机生命活力的延展和壮大,不断激励着广大党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顽强奋斗。只要这些精神之“魂”断不了,就永远鼓励后来者一往无前。

进一步践行党的历史主动精神

  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牢牢掌握历史主动。

  坚持自我革命,持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在先进政党的推动下建立起来的。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最新认识成果。中国共产党以其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和“两个先锋队”的性质,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进步,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一步发挥党的历史主动性,就要强化各级党组织的使命担当,坚持党的自我革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实践证明,并非每个阶级和政党都能拥有历史主动精神,都能发挥历史主动。只有具备强烈历史使命,能够洞察时代发展大势,勇于主动求变且甘担风险的阶级和政党,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把握历史主动。我们党一以贯之地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形成了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丰富理论成果,积累了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宝贵经验,从成立时只有五十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拥有九千五百多万名党员、领导十四亿多人口的大国,成为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新时代,我们党勇于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进行自我革命,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确保党在经受各种风浪考验中不断发挥历史主动精神。

  坚持群众路线,依靠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历史证明,党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党战胜困难的法宝在于依靠人民;现实和未来正在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共产党只有紧紧依靠人民,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才能掌握历史主动,继续走向辉煌。党的群众路线内在包含了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生命线和根本的工作方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证明,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彰显了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创造作用和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永葆初心才能走得远。”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其间必然充满曲折艰险,肯定伴随着风险挑战,如果不能够始终保持出发之时的精神状态,不能够始终保持与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那么就不能够与历史发展的大势同向共进,就不可能到达光辉的未来。

  坚持中国道路,在守正创新中推进伟大事业。践行党的历史主动必须坚持开拓创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上连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深刻地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为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习近平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只要我们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一定能够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作者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防大学教授)

 
 

地址:南通市崇川区通京大道999号金沙8888js官方    电话:0513-85015880    Email:geo.ntu.edu.cn

制作维护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