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发布人:吕峰  发布时间:2020-11-30   字号:[ ]  浏览次数:166     【打印本页】
2020-11-27 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张博颖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把我国建成文化强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同时,把“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设置专章对“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战略部署。这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指明了努力方向。

一、深刻理解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意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明确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到改革开放以后强调“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再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这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价值意蕴的深刻认识,体现了党团结带领人民对文化建设的积极践行。

  首先,建设文化强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文化建设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就无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文化强国既构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条件和精神支撑。

  其次,建设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文化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越是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越是离不开文化的保证、力量和滋养。

  最后,建设文化强国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要求。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也意味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日益发展到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等综合性满足,精神文化的需求日渐占据重要位置。我们党始终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优秀文化产品供给,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以人民文化生活的丰富更好践行为人民谋幸福的宗旨。

二、建设文化强国,迫切需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回顾了“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的建设成就,指出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但仍应看到,当前国际舆论格局中“西强我弱”“失语挨骂”的情况仍然存在,国内文化建设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容忽视。因此,必须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相较于以经济、军事、科技为基础建构起来的国家硬实力而言的精神力量。它以文化、价值观、国家形象等的柔性力量,通过吸引、凝聚、濡化受众来达到对人的文化内化和价值取向的影响力。它是“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的内容。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软实力的文脉根基。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道德素养构成文化软实力中的人格精神力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文化软实力强弱的重要指标,等等。可以说文化软实力既是精神文化,又涉及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多方面。它不仅表现为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力量,也表现为一个国家的文化职能,以及对人民文化权利满足的能力和程度。

  文化软实力发展水平,事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强国建设、综合国力强弱。没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就不会有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实现。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文化强国建设也将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文化力量。

三、着力重点任务,推进文化软实力提升

  全会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今后五年文化建设工作既有总体要求,也明确了重点任务。特别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必须聚焦文化建设重点任务,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为文化强国宏伟目标的实现不懈努力。

  一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高水平的社会文明是实现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软实力的社会力量源泉。要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最重要的是要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教育。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积极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活动等,努力使理想信念深刻熔铸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内心。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对提高社会文明风尚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全面繁荣,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全媒体传播工程,是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古迹保护和利用等,不仅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自信,同时也使人们深刻感悟中国智慧、中国文化之美,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可以把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用感性、走进的形式来体现、体验,这些可以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情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同时,它们也构成国家形象的重要部分,可向世人展示中国形象。

  三是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是文化产业体系的价值取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等是方法、途径。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是文化生产的供给侧考量,目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是适应人民群众文化欣赏和消费新趋势的积极选择,更好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在着眼国内人民文化需求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

(作者单位: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地址:南通市崇川区通京大道999号金沙8888js官方    电话:0513-85015880    Email:geo.ntu.edu.cn

制作维护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