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彰显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权价值内涵
发布人:吕峰  发布时间:2020-11-15   字号:[ ]  浏览次数:155     【打印本页】
2020-11-13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周力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疑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场壮举。这其中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立场,将“尊重和保障人权”贯穿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过程,贯穿于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之中,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融为一体的发展中,促进人民各项权利和社会公平正义的更好实现。

  回顾小康社会的建设历程,从“实现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高。自1978年至2019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68.2岁提高到77.3岁,人均国民总收入从200美元增加到10410美元,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从63.9%降低到28.2%,城乡差距不到3%,人类发展指数从0.410上升到0.752,人民普遍过上殷实富裕的生活,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得到更好的保障。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医疗、社保、基层民主选举体系,确立了更加完善的人民民主、党内民主、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框架,更加系统的党内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和公民监督等机制,建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夯实了社会公平正义的根基。“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是一部人权进步史,也是一部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奋斗史。

  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始终致力于实现更高标准的人权保障。1979年12月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后,1982年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到20世纪末时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同年,全国人大通过现行宪法,在结构上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调整到“总纲”之后、“国家机构”的规定之前,在根本大法中把基本权利摆放在了更为显要的位置。1990年,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对小康目标作出更详尽的阐述,1991年,中国发布首部人权白皮书,提出“生存权是中国人民长期争取的首要人权”。1997年,中国提前完成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当年,党的十五大首次明确提出“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此后,“尊重和保障人权”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宣告“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时又再次被确认,并分别于2004年和2007年写入宪法和党章。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把“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设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随后提出“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的要求,并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上提升到了“加强人权法治保障”的高度。当前,党中央又提出在“十四五”时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的更高目标。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都伴随着对人权保障更深的理解、更高的期待和更新的要求。

  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始终致力于更全面系统地回应人民权利诉求。中国始终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尊重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原则。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让每个人更好地发展自我、幸福生活,是实现人人享有更加充分人权的真谛所在。中国共产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中国人民通过坚持不懈的劳动创造,体现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的深刻含义。“十四五”时期,我国将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确保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始终致力于创造有利于充分实现人权的条件和动力。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创造了条件,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提供了坚实保证。中国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深化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健全民主监督、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保障制度,释放社会活力,增进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将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历时40余年的小康社会建设是一场恢宏的人权实践,中国人民更有尊严地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里程碑,确立了中国人权事业的新高度,丰富了人类文明多样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中国必将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不断地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作者单位: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西南政法大学分中心)

 
 

地址:南通市崇川区通京大道999号金沙8888js官方    电话:0513-85015880    Email:geo.ntu.edu.cn

制作维护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