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董进国教授团队在古气候领域取得新研究进展

发布者:黄跃进发布时间:2022-05-18浏览次数:448

近日,金沙8888js官方地理系董进国教授联合国内外其它科研单位,利用山西白云洞一支石笋,通过铀钍精确定年和氧碳同位素、微量元素多指标分析,在MIS3阶段华北地区区域水文条件变化等方面并在取得了新进展,以我校为第一单位,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上发表了题为《Strong coupling of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and hydroclimate footprints during 5347 ka》的研究论文,黄伟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董进国博士为通讯作者。

我国黄土高原位于亚洲夏季风进退变化的边缘区,对区域季风变化非常敏感。过去的黄土-古土壤研究已表明:末次冰期亚洲季风环流与北半球高纬气候变化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但在百年尺度上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还不够明朗,需要具有精确定年、年际-十年际分辨率的地质记录进一步证实,进而揭示亚洲夏季风动力学成因机制。而洞穴沉积物——石笋具备了上述两个基本条件(独立定年和高分辨率),在亚洲古气候重建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优势。

诊断短尺度不同气候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理解亚洲季风动力学机制的有效手段之一,进而揭示不同区域水文条件的区域特征。本研究利用山西石笋揭示了MIS3阶段存在系列千年尺度冷暖事件,如DO13\14暖事件和H5冷事件,其与北极格陵兰冰芯记录在测年误差范围内一一对应。更有重要的是,在百年尺度上,山西石笋首次揭示了DO13事件具有双峰结构特征,显示了北大西洋气候通过大气环流风场对亚洲夏季风环流的调控作用。进一步综合对比南、北方不同区域洞穴多指标记录,发现南、北方区域水文条件呈现出类似当前南涝北旱,或北涝南旱的区域偶极子变化特征,这与西风环流的强度及其所影响的季风雨带的位置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这一研究成果为人们在审视当下全球变暖情形下,如何合理规划和利用区域水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为古气候领域权威期刊,中科院二区期刊,影响因子为3.4,系列相关成果见下列链接:

相关链接: 1https://doi.org/10.1016/j.palaeo.2022.111003

2https://doi.org/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05

3https://doi.org/10.1016/j.quageo.2018.05.012

(叶磊供稿)


Baidu
sogou